您的当前位置:内痔 > 内痔预防 > 治痔疮偏方
治痔疮偏方
俗话说“十人九痔”。尤其是对孕后的女性来说,痔疮更是多发。
治痔疮秘方9.1 消痔饮
来源:彭显光,《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朱砂莲15克,草决明20克,煅牡蛎,马勃(布包)、黄柏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方中马勃布包与它药同煎30分钟,水煎3次,总取汁毫升,日服3次,每次服毫升。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血,软坚收敛,消肿止痛。
方解:彭氏认为,内痔的病因以脏腑本虚为主,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如七情过度,饮食不节,便秘,痢疾,久坐以及负重,竭力运动等均可使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湿热内生,下趋大肠,血脉不行,筋脉横结而成痔。方中朱砂莲味苦辛性寒,清热消胀,散血止血,既能收疮止痛,亦有抑菌杀菌作用;草决明甘苦寒,善能降泄壅滞以通腑道,清利软坚而润肠燥;煅牡蛎有收敛固涩之功效;马勃具收敛止血之作用;黄柏清火燥湿,清热解毒;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止血,软坚收疮,消肿止痛之功,意在消除痔静脉的曲张和瘀血,促使痔核萎缩而痊愈。
主治:痔疮(内痔)。
加减:如便血严重者,可加槐角24克,地榆30克;红肿痛剧加黄芩,黄连各10克,黄柏15克;小便不利加茯苓15克,木通6克,车前草15克;虚证便秘加火麻仁30克,生地15克,杏仁10克,郁李仁5克;实证便秘加熟大黄15克,枳实9克;伴气虚痔核脱出者,可加黄芪30克,潞党参,升麻,柴胡各15克;血虚加熟地15克,当归,白芍各12克,阿胶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9.2 消痔液
来源:朱秉宜,《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乌梅1克,盐酸普鲁卡因0.5克,加水到毫升
用法:治疗内痔,混合痔,用痔黏膜下层,高低位注射法,适当大剂量注射消痔液。治疗三期内痔,混合痔,同时取用四点注射法。治疗肛裂,用四点注射法。即将消痔液与0.5%普鲁卡因注射液1∶1稀释,于截石位2、5、7、10点作四个注射点,从距肛门缘中心约2厘米处,作肛门外皮肤穿刺,以放射方向至肛管直肠环平面稍下方的内,外括约肌之间,然后注射经稀释的消痔液,每点4毫升。
功用: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增加血管灌流量,抗血凝。
方解:消痔液,经动物实验,具有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增加血管灌流量,抗血凝等作用。局部注射用药,有解除肛门内括约肌痉挛或异常活动,从而改善痔血管的回流障碍,加之扩张血管,血管灌流量增加,抗血凝等直接作用,共同改善了局部血循环,血流畅通,使得痔静脉瘀血消退,达到痔核脱去,便血等症状消失,痔疮平复的目的。对肛裂由于内括约肌痉挛的解除,局部血循环改善,因而得以止痛,促进溃疡愈合。本法可避免传统疗法所造成的术后局部疼痛,大出血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与后遗症。
主治:内痔、混合痔、肛裂。但痔组织大量纤维性变,血栓形成者;肛裂伴有化脓性炎症者为非适应证。
疗效:经临床实践观察,上述各证治愈率达95%以上。
附记:注意事项:(1)不可将药注入血管及后尿道部组织内;(2)普鲁卡因过敏者禁用。
9.3 消痔汤
来源:王芳林,《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槐花,艾叶,荆芥各15克,苦参30克,黄连、薄荷、栀子、枳壳、黄柏、大黄、白芷各15克,地骨皮,蛇床子各30克。
用法:以上药物用纱布包好,放入大砂锅内,水5碗,煮煎约为0.5小时,取出药包,趁热先熏患部,待温后洗浴约0.5小时,每日熏洗1~2次。每剂可使用3~4次。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风止痒。
主治:痔瘘肿胀疼痛,手术后创面过大,发炎、肿痛,伤口愈合迟缓者。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记:在同一书中,王氏还介绍了几首秘方,均经笔者临床验证有效,特转介如下,供临床选择使用。
(1)灭脓拔毒散(祖传秘方);明雄黄60克,轻粉,朱砂各6克,净乳香15克(祛油),冰片6克。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贮瓶备用,勿泄气。或配制成软膏剂,每日大便后,将创面洗净拭干,搽药1次,待3~5日创面新鲜肉芽生长时,再换搽生肌散。功能灭脓拔毒,化腐生新止痛。用于疮疡溃烂,肛肠病手术后伤面腐肉不脱,疼痛者。效佳。
(2)葱叶生肌散(祖传秘方)炉甘石60克,官粉30克,铜绿15克,煅石膏13克,轻粉,红粉,朱砂,冰片各6克,麝香2克,先将炉甘石烧红,在童便中激碎,再与其他各药(除冰片、麝香外)一起研为细粉,然后装入葱叶管内,放在火旁烤至焦黄色(绝不能烧黑),剥去葱叶后,将制好的药粉中加入冰片,麝香共研为细未,装瓷瓶内备用。或配制成软膏剂。每日大便后,将创面洗净拭干,搽药于患处1次。功能生肌收敛,消炎止痛。适宜用于一切创面肉芽生长期,肛门病手术后创面新鲜者。搽此药能促进愈合。
(3)痔瘘内消丸(祖传秘方):炒槐角、生地各克,大黄克,炒枳壳克,当归克,白芷、焦地榆、黄连、黄芩、炒二丑、栀子、甘草各克。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日服1~2次、每次服20~30粒,饭前开水送下,以大便通利为适度,服药后大便仍干燥者,可增服至50粒,大便稀泻者,须停服或减量。功能清热利便,止血止痛。用于痔瘘肿痛,大便干燥,肛门破裂疼痛下血者。效佳。
(4)象牙化管丸(祖传秘方);蒸槐角克,焦地榆、黄连各60克,胡黄连,象牙末各克,茯苓,刺猬皮,当归身各60克,黄芩30克,乳香粉24克。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日服2次,每次服40~50粒,饭前开水送下,连服至减轻或治愈。功能清热解毒,化腐止痛。用于严重复杂性肛门瘘管,凡不适宜或不愿手术者,肛门流脓疼痛日久者,用之皆效。
9.4 矾黄消痔液
来源:丁泽民,《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明矾15克,黄连20克,鞣酸0.7克,普鲁卡因5克,甘油0毫升,注射用水适量制成毫升。
用法:先将黄连以蒸馏水蒸煮提取2次(每次沸后继续蒸煎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浓缩,使每毫升相当于2克生药,加95%乙醇沉淀24小时过滤,留液去醇,再加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加热近沸,并过滤水沉,然后将上述溶液过滤,加入明矾,鞣酸,普鲁卡因及甘油,溶解后再加注射用水,使制成量为0毫升,加活性炭0.3%,再加热近沸,稍冷过滤,精滤并分装于瓶内,置℃下灭菌30分钟,经灯检,菌培养合格后备用,每日1次,用法同上方9.2消痔液。
功用:使痔核硬化而萎缩消失,并有止血作用。
主治:各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以及Ⅰ、Ⅱ度直肠黏膜脱垂。
9.5 槐花消痔汤
来源:蒲孝仁,《四川中医》(5)年
组成:槐花、槐角各15克,生地12克,黄连10克,金银花12克,黄柏10克,滑石15克(包),当归12克,升麻、柴胡、枳壳各6克,黄芩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逐瘀消痔。
方解:方用槐花,槐角凉血止血,行血散结,消肿疗疮;配当归、生地养阴清热,活血调肠;金银花,黄连、黄芩、黄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升麻、柴胡、枳壳、升提清气,宽肠导滞;滑石、甘草利湿通便,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逐瘀消痔之功。
主治:内痔。
加减:倘能随证加减,辨证施治,多数可免手术之苦。如出血甚者,加荆芥炭10克,地榆,侧柏炭各15克;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大黄各10克;小便短少者,加木通12克,车前仁10克;身体衰弱,或痔核脱出者,加党参、黄芪各15克,熟地12克,重用当归。
辅助治疗;痔核脱出肛外嵌顿者,及时采用手术还纳,丁字带固定,如已发生绞窄,可用地肤子30克,枳壳20克,五倍子30克,煎水坐浴,水肿严重者,可用前药液少许,内加冰片3克,纱布浸药液覆盖,保持痔核湿润,待水肿感染消退后再助以手法,即能还纳,伴息肉,对外痔肛裂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疗效:治疗例,其中1期例,2期例,3期73例,伴有混合痔例,肛裂、感染、嵌顿例。结果痊愈例,好转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92%。
附记:注意事项,多食纤维性食物,忌食辛辣煎炸之品,尽量避免负重远行,久坐久站,并多作收肛运动。
1,马齿苋蒸猪肠
准备马齿苋克,猪大肠大约3寸长,精盐适量。马齿苋洗净切碎,装入洗净的大肠内,两头扎好,放入碗中加少许水蒸熟,加盐调味即可。每天晚饭前1小时连汤服下,连服数日。此法清热解毒、润肠止血,适合各类的痔疮患者。
2,蒲公英败酱草猪肠汤
蒲公英25克,败酱草25克,猪大肠克,食盐适量。将猪大肠洗净,切片;蒲公英、败酱草洗净,用布包裹;二者一起入砂锅内,炖到烂熟,去布袋,加入食盐调味。此方对于青壮年实热内痔有效。分2次服完,吃猪肠喝汤。
3,木耳芝麻茶
黑木耳和黑芝麻各60克。将黑木耳和黑芝麻各取一半炒熟,之后与未炒的一起混合。每次取15克用沸水冲泡,焖15分钟代茶饮,每日1到2次。此方润肠通便、止血、对内痔破溃后便血有很好疗效。
4,仙人掌甘草酒
仙人掌克,甘草60克,白酒0毫升。将仙人掌洗净、晾干水分,切细,与甘草一起放入干净的容器内,倒入白酒,密封保存。1周后服用,早晚2次,每次1小杯。此方清热活血解毒,适合内痔患者。
5,南瓜子熏洗方
南瓜子0克。加水煎汤,趁热熏洗肛门,每日最少2次,连续熏洗数天,其间不要吃发物。此方能消肿、收敛,对痔疮患者很有效果。
6,黄芪西洋参炖鸡
童子鸡1只,炙黄芪30克,西洋参3克,食盐少许。童子鸡宰杀之后去掉内脏,将炙黄芪和西洋参装入鸡腹,加少许盐炖到烂熟吃鸡肉喝汤。每周两次。此方对于气血亏虚、痔疮脱落、便血的患者尤为有效。
7,绿豆猪肠汤
绿豆克,猪大肠1节,食盐少许。猪大肠和绿豆分别洗净,把绿豆加盐拌匀,填入猪大肠内,预留绿豆膨胀空间,两端用线扎紧,煮1小时切段服用。此方对于混合痔便血的患者特别有效。每日吃一次,一次吃完。
8,鱼腥草熏洗方
鱼腥草克(鲜品克)。将鱼腥草加适量水煎煮10分钟,滤渣取汁。此方能解毒消肿,对痔疮和肛门瘙痒都有效果。用法是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每日2到3次。
看一个人的经络是否已经通畅,大体上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检查:
1、身上的肉捏着不感觉痛
检验经络是否通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捏一下你自己身上的肉,看是否痛。尤其是胳膊外侧的三焦和小肠经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够很方便和明显地感觉。
2、有明显的过血现象
有些朋友不明白什么叫过血现象。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你用一只手攥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一定要攥紧。当过一分钟左右的时候,你会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了白色,而当你突然松开的时候,你会感觉一股热流一直冲到了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会从白色,变成红色,这种现象就称为过血。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
那么,对于手掌而言,你很容易了解到过血现象,但如果你的下肢,你的脚有过血现象呢?这就不太好做了。很多朋友都有手脚冰凉的症状,说明你的气血亏的很厉害,无法达到你的肢体末端。那怎样知道你的下肢是否过血呢?那就让别人帮忙,压住你的股动脉,然后大约一分钟的时间,猛的松开手,看看你的血能否冲到脚指尖?最好的情况是能冲到脚指尖,而且过血的感觉是呈圆桶状,前后腿一起过。但很多人都过不了膝盖。但凡这种人,都需要好好打通你的经络。
可能有些朋友问了,你说的股动脉在哪啊?这个位置不太好找,如果你躺平了,用手指稍微用力按压你的腹股沟的位置,你应该能感觉到有一个地方会有跳动的感,就像你摸手上的脉搏一样。那里就是你的股动脉。
如果压股动脉后的过血感觉是呈圆桶状并能到达脚尖的话,说明你的经络非常的通。反之,就需要通过刮痧打通经络了。
3、搓八髎脚会发热
压股动脉,主要是测试你的足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情况,会有明显的过血感觉。如果想重点测试一下督脉及膀胱经的情况,那么就要通过搓八髎的手法了。所谓八髎,是八个穴位的统称。即上次中下髎,分布在左右两条膀胱经上。先来看看八髎的位置.
很多从来没有做过刮痧的人,经络大体都不通。不仅表现在压股动脉,没有过血的感觉,搓八髎也没有脚热的感觉,大部分人都只有屁股热,好一点的膝盖能热,最好的才是脚能热。搓八髎,的方法是用手掌快速在八髎处摩擦,刺激膀胱经和督脉。这只是一种热感,而不是过血的感觉。
4、平躺下肚子塌陷
肚子上集中了人体很多的经络,因此,这个位置的经络是否通非常的重要。那什么叫好肚子呢?第一手捏着不痛。其次是,肚子要塌。什么叫塌呢?就是平躺在床上,要能显出肋骨来,往肚子上浇点水而不会流。这样的肚子才叫好肚子。有句话叫,腹软如棉,百病不缠。打通肚子这段的经络,主要靠的是刮痧和按摩。
如果你的上述四点都能做到了,那么就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这个时候,进补什么东西,身体都能吸收。否则的话,你吃的东西再好,包括你吃的药,保健品,作用都会大打折扣。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