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内痔 > 内痔病因 > 便血不一定是痔疮,警惕
便血不一定是痔疮,警惕
吃什么都拉,吃什么都不拉,肠胃不好怎么办?高博特盐水瓶调整肠道菌群失调,让肠胃更健康(本品不代替药物治疗作用)
近年来,肛肠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一发现便血,很多人就会联想到痔疮,“便血就是痔疮这个小问题在作祟”。从而忽视治疗,其实这可能是结直肠癌悄然来袭的信号。
有关数据显示,大约8成的早期肠癌患者,因大便带血被误诊为痔疮,以至于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给自己和家人留下终身遗憾。
女子便血一年一查竟是直肠癌作祟
一年前,陈女士在如厕时,发现擦过的手纸上时常沾有少量鲜血。起初,她以为是“上火”了,于是在饮食上就改吃清淡食物。但是,情况并没有什么好转。就在同一个办公室上班的一位大姐安慰她:十人九痔,这肯定是痔疮引起的,没什么大事儿。这位大姐说她自己就是个痔疮患者,也经常大便出血,不过对身体影响不大,涂点痔疮膏就行。陈女士听了后心里安稳了,下班后到药店买了些治痔疮的口服和外用药。用了几天后,症状有所缓解,不过很快又便血了,老是断不了根。一年以后,陈女士在热心人的指导下,涂痔疮膏、温水坐浴等方法都用遍了,仍是反复间歇性便血,排便变得越来越困难,整个人渐渐虚弱了。后来,到医院检查,医生建议让她做个肠镜检查,结果查出了直肠癌前兆。
便血并非痔疮的“专利”揪出便血背后的隐形杀手
医生介绍:有好多人都简单地认为便血就是痔疮所致,其实不然,好多肛肠疾病,如肛裂、肛瘘、直肠息肉甚至是大肠癌都可能引起便血症状!好多严重的肛肠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就有了便血症状,仅仅是因为没有重视,医院进行科学的检查,才导致了疾病的恶化。还有的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肾衰竭等,都可能引起便血。忽视便血的直接后果,使好多疾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便血误诊为痔疮8成肠癌患者留下遗憾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人大约40多万,肠癌患者死亡率为7.35/10万。我国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肠癌。中华中医药委员会肛肠分会报告统计,大约有50%-80%的肠癌患者,初期被误诊为痔疮,导致病情延误。
肠癌在出血性肛肠疾病中与痔疮很容易相混杂,很难区分,往往使肠癌这一隐形杀手漏网。肠癌出血与痔疮出血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内痔出血是新鲜血液,血液附着在粪便表面,肠癌出血往往是暗红色,血液跟粪便搅和在一起。第二,晚期肠癌还有脓血便、粘液便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越来越稀,而晚期内痔出血减少,表现为痔核脱出难以收回。
所以,大便出血的病人应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轻率地诊断为“痢疾”、“痔疮”等,即使患有痔疮,也要警惕伴有直肠癌的可能,必须进一步检查排除癌肿。在痔疮的治疗过程中,如果症状长期没明显好转,或反复出现便血也应该予以重视,千万别让小小痔疮耽误了对直肠癌等疾病的诊断。
重视大便出血莫等病变恶化再检查
在现有医疗条件下,有些恶性肿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早期发现。“如果肠癌早期发现时没有转移,手术可以让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手术后五年生存率达到99%以上,也就是说,术后寿命几乎不会受太大的影响。”遗憾的是,好多人错过了这个机会。
医生提醒:发现自己大便带血,一定医院去检查,肠癌除了有明显的大便带血外,还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粪便黏液增多、便不净及便后肛门坠胀等。
另外微生态制剂在肠道坏问题上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在《走进微生态制剂》这本书中写到:对大肠癌与肠道细菌的关系,医学家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在可以肯定大肠癌的发病和细胞有关。因为肠道细菌分泌的许多酶如β葡萄糖醛酸镁、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7-α羟基酶、胆固醇脱氢酶地那个,都与肠癌的发生有关。研究表明,这些酶类本身并不致癌,我们的绝大多数食物也并不致癌,但是两者在一起就会变成致癌物。比如在南太平洋关岛的一个岛上,当地人大肠癌的发病率非常高,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后,发现当地人吃一种有果实的蕨类,含有致癌物苏铁苷,使当地人都患大肠癌。但是科研人员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将苏铁苷喂给普通大鼠时就发生大肠癌,喂给无菌大鼠时则不服输,并且如果是不经口给药也不发生。后来进一步的研究才发现,是肠道腐败菌分泌的酶,使苏铁苷水解成具有诱变活性的甲基偶氮甲醇,从而致癌。
来源:腾讯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