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内痔 > 内痔预防 > 这次我们来聊一聊便血的一些知识

这次我们来聊一聊便血的一些知识



北京中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医院来了一位40多岁的病人,这两年来时不时的会出现大便表面带一些暗红色的血迹,而他一直以为这都是痔疮导致的出血,所以也没有太在意,直到最近感觉腹部疼痛来做了肠镜检查,才发现直肠上段有一处肿瘤。当告诉他发现便血应该早些来做肠镜检查时,他显得非常后悔:我不知道啊……那现在我们就来聊聊便血便血有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便血,顾名思义就是大便带血,医学上将肉眼能见到的便中带血称为显性便血,肉眼见不到的则称为大便潜血。便血可能是消化道癌症的一个征象,有时还是早期癌的唯一的征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便血都意味着肠道肿瘤,肠道肿瘤也不一定全部都有便血。尤其是早期结直肠癌或者右半结肠癌往往并不是以便血为主要表现。早期直肠癌可能仅仅只有排便习惯的改变,或有少量无痛鲜红色血便,而患者往往以为是痔疮而忽略厌恶就诊。当肿瘤继续进展,发展到中晚期直肠癌时,会出现典型的黏液脓血便,并出现腹痛、消瘦、发热、大便形状变细等表现,如果肿瘤堵塞肠道形成梗阻,会有更为剧烈的腹痛、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1、看得见的:黑便除滴在大便表面的血液之外,便血最常见的形式是黑便。消化道出血后,流出的血液在食管、胃至肠道内分解出铁,与细菌产生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而呈黑色。当出血量在50~70毫升(一小茶杯)以上时就可出现黑便;而大便黑亮像铺马路用的那种柏油时,说明出血量在~毫升(一碗至一瓶)左右。如果连续3~4天解柏油样大便,说明出血量可能达到0毫升以上,即血液总量的1/4左右,病人也许开始出现休克了,医院急诊。2、看不见的:潜血潜血是失血量过小或血液已被分解而无法肉眼辨别的便血,必须通过“大便潜血实验”才能发现,但潜血不代表出血量少,一些上消化道(比如胃、胆道)大出血的病人,虽然出血量很多,但血液在从食道到肛门这个长途旅程中已经被消化液分解成各种碎片了,只有通过潜血实验才能找到它的蛛丝马迹。注意!一般来说,1天的消化道出血量在5毫升(一试管)以上,潜血即可呈阳性,而大便颜色可毫无改变。需要提醒的是,潜血实验弱阳性(检验单上一个“+”),并不一定是便血,饮食中的动物肉(主要是红肉)、血(肉、血中的铁同样可以在人体肠道内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或服用含铁的药物,也可以造成潜血的假象。

此外这些食物或药物服用过多时,还有可能造成“假黑便”,多呈暗灰、暗黑色,不会伴发其他任何不适症状。

再来说说便血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1.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柏油样黑便,上腹部节律性疼痛,与进食、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有明确关系。

2.痔疮:鲜红色血便为主,伴有感染时刻有脓液,附着于粪便表面,不与其明显混合,内痔无明显疼痛感,外痔可伴有明显疼痛。主要是便后出血。

3.肛裂:出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呈鲜红色,排便时伴有剧烈疼痛。主要为排便时出血。

4.炎症性肠病:黏液血便,较浑浊,混合于粪便内,可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

5.肠息肉:无痛性血便,可为鲜红或暗红色,可伴有排便习惯改变。

6.结直肠癌:黏液脓血便,出血混合于粪便内,伴有消瘦、腹部隐痛等。

什么样的人群需要警惕结直肠癌的风险?

具有明确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朋友,尤其是直系亲属罹患结直肠癌者,患癌风险会极大增高,必须高度警惕。普通人群在40岁以上就可以开始考虑常规的肠镜检查,而有明确家族史、一级亲属里就有肠癌患者的人,建议将检查时间提前,在30岁后就可以开始接受肠镜检查。值得注意的是,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红肉摄入、酗酒吸烟也是大肠癌的主要发病因素,而高纤维低脂肪饮食则可以显著降低结肠癌的风险。此外,一些疾病诸如肠道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也会使患癌风险提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腺瘤性息肉,更是应当及时切除。

总之,便血是一个很常见的症状,并不需要过度紧张,当然,如果长期存在便血,即使不是肿瘤也应当及时就医治疗。有肿瘤家族史者应当高度警惕结直肠癌风险,需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治疗。

温馨提示:有关肿瘤问题可以私信免费咨询,请详细描述您的症状、疾病或身体状况,便于精确分析,平时身体有其他不适的话,都可以免费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nss.com/nzyf/2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