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内痔 > 内痔治疗 > 内痔疗法
内痔疗法
一、内治法
适用于工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
(一)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风热下迫,灼伤肠络,或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以致便结,擦伤痔核血络,热迫血妄行,则见便血,血色鲜红;风性善行,则下血或呈喷射状;口渴、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二)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潘数。
辨证分析:湿热下迫大肠,迫血妄行,则大便下血;湿热蕴结,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痔核肿物脱出;湿性重浊,则肿胀疼痛;热胜肉腐,则糜烂坏死;口干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三)脾虚气陷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辨证分析:身体素弱,脾虚气亏,不能统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则大便带血;脾虚下陷,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肛外;脾虚运化失常,则纳少便溏;脾虚则气血无以荣养肌肤,故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弱为脾气亏虚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熏洗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脱出时,将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湿敷。具有收敛止痛消肿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汤、苦参汤等。
(二)敷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将药膏或药散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或收敛止血或生肌收口等作用。常用药物有马应龙痔疮膏。桃花散、生肌玉红膏等。
(三)塞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如化痔栓。
三、结扎疗法
结扎疗法是指用丝线结扎痔核根部,以阻断痔核的气血流通,使痔核坏死脱落。结扎疗法分丝线套扎、贯穿结扎、胶圈套扎三种。
(一)适应证适应于内痔或混合痔的内痔部分,胶圈套扎适用于较小的内痔(玉、U期内痔),丝线套扎法适用于较大的痔核.贯穿结扎适用于特大痔核。
(二)禁忌证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或湿疹者;急慢性腹泻者;因腹腔肿瘤而致病者;临产期孕妇;严重肺结核、高血压及肝脏、肾脏疾患或血液病变者。
(三)操作方法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和手术当日晨用1gL箱肥皂水灌肠各一次。患者取侧卧位,用0.1%新洁尔灭或络合碘肛周消毒,铺无菌巾,局麻或腰俞穴麻醉后,消毒肛内,扩肛,充分暴露痔核。用弯血管钳夹住痔核基底部,用7号或10号丝线于止血钳下方结扎痔核、特大痔核宜用贯穿结扎法,用持针器夹住已穿有丝线(7号丝线)的缝针,将双线从痔核基底中央稍上穿过,将已贯穿痔核的双线交叉放置,并用剪刀沿齿线剪一浅表裂缝,再分端进行“8”字形结扎或“回”字形结扎。结扎完毕后,用弯血管钳挤压被结扎的痔核。
也可在被结扎的痔核内注射硬化剂,最后将痔核还纳肛内,再将残留在外的丝线剪去,并将消炎药膏塞人肛内。较小痔核则不需肛周麻醉,可在肛镜下,用套扎器套扎。如果是混合痔,则先将外痔剥离至齿线附近,再用上述方法结扎。环形内痔采取分段结扎。一般先结扎母痔区,其余部分下次再扎,亦可用注射疗法。
(四)注意事项
1.每次结扎内痔时宜先结扎小的痔核,后结扎大的痔核。
2.缝针穿过痔核基底部时,不可穿人肌层,否则会引起肌层坏死。
3.结扎术后当天不要解大便,若便后痔核脱出,应立即还纳,以免发生水肿,加剧疼痛。
4.结扎后7—10天为痔核脱落阶段,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结扎线脱落时引起大出血。
[预防与调摄]
一、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临厕不宜久蹲努责。
二、注意饮食调理,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醇酒、炙博之品。
三、避免久坐久卧,适当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