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内痔 > 内痔医院 > 从经方治疗阑尾炎病案一则谈人迎气口脉法的
从经方治疗阑尾炎病案一则谈人迎气口脉法的
郭磊,青年中医,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中医院,尊内经、伤寒经典为治病法度,衷中参西,用纯中医思维以中药、针灸治病,为不分科的全科中医师。
患者女,32岁,交大一附院医务工作者,主诉右下腹疼痛4天,发病起始疼痛从上腹部转移至右下腹,麦氏点压痛阳性,自己诊断为阑尾炎,寻求中医治疗。
刻下:右下腹疼痛,压痛明显,无恶心欲吐,胃纳欠佳,内痔出血,大便干,口干口苦明显,夜寐差,小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右大于左,右寸关等大,脉沉弦细,整体偏弱。
脉证合参,诊为少阳病,予大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五剂:
柴胡15枳实9赤芍12当归9
茯苓9生白术9泽泻9川芎9
生地榆9槐角9生大黄4厚朴9
瓜蒌9丹皮9生薏米15
复诊,右下腹疼消失,麦氏点反跳痛阴性,内痔出血已无,大便已不干,口苦口干已无,胃纳欠佳,夜寐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右大于左,右脉仍旧沉弦细弱,紧张感较前明显缓和,继予前方加减五剂巩固治疗。
按:病人主诉腹疼,按人迎气口脉法气口二盛,判断为少阴脉象,且脉沉细而弱,似乎可以确定,但问诊所得诸症却有出入,病人无畏寒常欲寐症状,反而有些烦躁寐差,且伴随口干口苦,单纯的少阴病不会如此,患者脉弱,但并未出现疲倦乏力等证据,加之病人身体消瘦,所以判断此刻的弱脉应为病人平时常态下的脉象,并非病态,体质如此,故脉弦细紧张口干口苦,当诊断为少阳病,为冬季少阴大环境下气郁的表现,可用四逆散疏通内里的郁滞、当归芍药散温通内里寒性的拘急。如此,临证时四诊合参,抽丝剥茧,越多的证据指向同一个方向,则疾病的核心病机才会更加确定,只有诊断明确,处方自然会有更高的有效性。
中医,并非经验医学,而是有着自身一套严谨的诊疗体系,它是建立在病人客观证据之下的信息采集,再进一步将所有信息汇总提升,从而得出一个符合规律的结论,并不是脱离实际病人的医者自我推理。
至于人迎气口脉法,临证应用切不可机械套搬,六经脉对应相应的处方,临证时眼中无病人,只有指下的感觉和心中已有的套路,如此开方,是根本没有入中医之门,只能算作是另一种道路上的主观推理罢了,凡是唯心的看病,处方必然建立在虚妄之上,结局自然或效或不效,最悲哀的是在其中自我并不清楚原因。
真正的经典之学,当是从病人还未进诊室时就开始了,门外说话时的声调,进门时望病人第一眼的气色,病人行动时的姿态,描述病情时的神态与语气等等,这些都是医者判断病机的信息,而病人主诉不适的症状表现,反而不是重点,因为带有患者很大的主观性,不客观,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出疾病的核心病机,反而时常会干扰医者的判断。
经言:“智者察同,愚者察异”,高明的大夫,通过放松状态下观察病人的气机变化,来抓核心病机,而水平一般的大夫,则是紧张的想从病人口中得到更多的不适症状,来推理疾病可能发生的情况,总想去问病人还有哪些不舒服,而高明的大夫,从望病人神色体态,听听病人说些症状后,脉一搭,心中豁然明朗,诊断已很明晰,病人再说,都显得有些多余了。
郭磊大夫遇见中医,以术修道